葡京·会5886(vip认证)_APPGlobal Encyclopedia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文汇报】魏淑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3-09-19 字体:[ ]

时间:2023年9月10日

作者:魏淑君  来源:文汇报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指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命题深刻揭示了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化”与“现代化”总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治理、生活方式、生活品质、环境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的现代化,目标是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深刻揭示了法治对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探索和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同时是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法治问题、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的原理与中国革命法治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在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探索创建了新型法律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开放初期,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确立了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
**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法治现代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铸牢制度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基本国情给我们的法治现代化带来复杂性和艰巨性。有别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自下而上社会内生演化的法治化路径,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快速推动法治化的模式,我们要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在一个人口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地推进法治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要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依靠奋斗实现富裕的机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在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注重对精神生活的丰富、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律和道德在国家治理中协同发力。既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又要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完善和健全法律制度和实施体系,用法治守住绿水青山。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我们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法治保障。
**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未来五年三个时间节点提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目标、远景目标、主要目标任务,并以前所未有的体例和篇幅对未来五年法治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作出系统部署,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擘画了实现路径,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实践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为发展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内容的“十一个坚持”,既是重要战略思想,又是重大工作部署,是党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最大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法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法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核心价值来推进,为从全局上和整体上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了法治路径。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突出问题导向,尤其是在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定不移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但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还有差距。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把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等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魏淑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葡京·会5886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XML 地图